东瀛点滴
东京的璀灿与繁华没能出乎我的意料,在这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首都,显然已不需要用繁星般闪烁的霓虹或是摩天楼厦的灯光透亮来装饰她的美丽、衬托她的国际地位了。倒是几天来不经意间的感触久久飘荡在内心深处,点滴漾着缓缓的回忆。
交通
东京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新干线、京急线、东西武线……每条线路都被赋以不同颜色,乍一看象一张色彩斑斓的蜘蛛网,在这短短数天内,我们象大多数东京人那样手掐秒表、脚踏弹簧地在蛛网上一站又一站地编织着每天的生活程序。
忙而不乱是东京铁路的特色,站内到处是黑鸦鸦的人流舞动的身影以及或远或近的急促脚步声。在同样拥挤的车厢内却极少见国内普遍的争座现象,不管他们是站着坐着抑或靠着,大多都以闭目休养之姿而极少理会周遭物事。班次的准确程度能让他们精确地计算出离站的时间,听日本同事说他们经常把手机定时在预算的二十分钟左右,之后便可旁若无人地酣睡起来,但无论怎样歪头斜嘴吐沫横流,时间一到手机的振铃又能激活他们身上的每个细胞使其精神抖擞地迈向下一站。
“每天的交通繁扰着东京人所有的梦”:他们把时间分秒不剩地拽在手心里,又踩在朝九晚六那匆忙而疲惫的脚步下,再装入或薄或厚的薪资袋中,从而积赚并换取着来之不易的属于自己的狭小空间。。。。。。
比他们更了解自己作息时间的要数那儿的乌鸦了,这种在国人眼里的不祥之鸟在东京随处可见,聪明的小家伙对市内规定的收放垃圾时刻表可谓是了如指掌,它们会不偏不倚地赶在居民们清倒之后以及垃圾车运走之前,啄开食品垃圾袋饱餐一顿,顺便说说日本的垃圾分类基本已全面普及,有机无机及罐类瓶类等细分相当到位,日式的规范管理让这些黑鸟们享受到了极大便利,它们用爪子也能判断出哪类垃圾能作食物用而哪类垃圾不须耗费太多精力。更有甚者是仙台的乌鸦,据说他们会衔着松子站在路口上方的电线上,绿灯通行时将其扔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中央,待红灯一亮便飞身俯冲而下啄食那经车轮碾压去壳后的美味松仁了。
食事
日本的饮食文化把精细运用到了极致,许是礼尚往来之风盛行,凡售出之食品,无论巨细均裹以精美包装,以至于购回后不忍留为已用。同事平平被一盒工艺品似的点心所吸引,待付现后才捶胸顿足说可惜了1800大元,我在旁劝说道这盒你就自个留着吧,只见他悔得一脸肠青胆绿地说那不就更亏了,还不知道这“椟”有多贵呢! 于是这盒小巧的点心两天以后出现在了我们办公室最显眼的案头上,平先生逢人便亲手赠送块并眉开眼笑地亲眼旁观其打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才悻悻作罢。
拉面和米饭都是日式料理的主食,钵中的米粒一颗颗晶莹剔透(一不小心用了句广告词)香软细糯,入口如饴。本想捎一袋回沪可想到繁琐的通关手续以及每公斤合60元人民币的天价,只得笑笑作罢。 我们此次还专门去了横滨的拉面博物馆品尝了日本最富盛名的面条。从川崎换了四部电车,步行了近十分钟后,终于见到传说中的拉面博物馆并付了300元(合23RMB)的进馆费。
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面条博物馆于1994年落成,馆体分为三层,一楼的拉面陈列馆里展示着日本最初的拉面复制品,据称这是供17世纪有名的武士水户黄门品尝的,此外陈列馆里还展示着全国三百多家拉面铺所用的独家面碗,场面颇为壮观。馆内的布置极具大和民族特色:顶上蔚空白云的布景栩栩如生,地下一、二缕的建筑构造则模仿了六十年代的平民住宅区的景况,日本拉面就是自那时起发展开来并迅速普及的。密匝匝的霓虹灯闪耀着各地首屈一指的拉面馆招牌,一条凹凸不平、狭窄不堪的柏油路穿梭于低矮的民房之间,破旧的孩童衣物在木檐下晃动着旧日本的复古气息。
入门时我们人手一份中文的详尽图例说明,同行的韩国同事先前还在抱怨手中的英文版未附彩图这时只见他两眼放光地看到了自己最熟悉的文字并强忍着欲溢的涎水按图索骥起来。
记得林语堂曾笑称人类的悲哀在于获取食物的过程太过复杂以至于在精美的盛宴前丧失了胃口,可我等凡辈光见琳琅满目的图片还未见“面”就已食指大动,于是和同事涛迫不急待地在一家“熊本”馆里要了一碗“豚骨面”端坐起来。一阵风卷残云之后我们又换地方相继品尝了“味噌”及“酱油”面,待我们一脸满足地走出最后一家面馆时已到了规定的出馆时间,只见同事平、唐两人仍在馆外的过道上木然地徘徊,在得知我们享用了三碗拉面而他们仅吃了一碗“芽菜面”时,一道骇人的绿光在两位的眼瞳中一闪而过。。
在日本最贵的食事怕是“中华料理”了,即便我们看来极其普通如麻婆豆腐等平民家常菜肴在东京的中餐馆里也能身价倍窜。旅日的最后一天公司把道别晚宴安排在了京桥一家叫“翠园”的粤菜馆里。 中日文化之间的最大共同点在席间显露无遗:没完没了的“干杯”声在斛光交错中此起彼伏,不一会儿两瓶精装“茅台酒”的香气已充斥了整个房间,黄酒、白酒再加上日本的清酒、梅酒,每个人都睁着醉眼操着夹杂着中、日、英三国语言不着边际地交谈着。临了互相搀扶着头一回招了部丰田皇冠出租车,660元的起步价让我的醉意消去了大半,还不等回过神来小红表已跃至千元以上,我无暇享受宽敞车厢内真皮坐椅的舒适只是定睛看着眼前不断上升的阿拉伯数字,心脏不由跟着一起跳动,眼看要跳出嗓子眼时,汽车总算“嘎”的一声停在了我们下塌的饭店Prince Hotel 门口。
浅草寺浅草寺缘起应推朔至古天皇36年,传说枪前兄弟俩在宫户川捕鱼,意外得到一尊佛像,遂示之于乡族土师方知此乃观世音之尊容,即而虔诚皈依,后籍此机缘出家并改自宅为寺庙并终身礼拜供养这尊观音像, “浅草观音”之盛名便由此深受国民的广泛信赖,参拜者络绎不绝而使此地成为民众信仰的中心灵场。
其正殿为钢筋混凝土平圆顶结构,分为塌塌米的内室和水泥地面外室,内室中央是供奉观音菩萨的神殿,在其身旁分别祭祀着本尊的协侍不幼明王与爱梁明王。
逢庙必拜已成为我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今日适逢初一我暗自揣测莫不是佛缘使然?我十分珍惜与佛对视的那个时刻,那是种心与心的交流,会让我少一份浮躁,多一份踏实; 少一份欲望,多一份恬淡。 快乐时,我不奢求永恒,因为它只是生命乐章中的一串跳动的音符,画布或照片上光和影的瞬间结合。 郁闷时,我会祈求宁静,让佛光流泻在我的周遭,包容及开化一切因果,使灵魂能在物欲奔腾的纷扰中得以沉淀。
愿菩提甘露滋润每一颗干枯的心。
“樱花如云静悄悄,钟声随云飘,是上野?是浅草!”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