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日本旅游攻略游记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日本旅游指南 本文内容

日本,疾走的行者

发布时间:2021-05-02源自:日本旅游攻略作者:木星旅游阅读( )

  四个祈祷的季节

  大凡寺庙,总是和祈愿、还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知道这个,但那平安神宫前的祈愿牌,还是让我吃了一惊。中国人去寺庙,如果有求什么,面对着菩萨,是在心里默念,至多小声地道出自己的愿望。日本人,却大方地写下来公之于众。而那祈愿牌上的愿望,更是五花八门。有祈求平安、健康的,有祈求考试成功的,有祈求求职顺利的。

  要是祈求婚姻幸福,那就要到半山腰的地主神社。门口的大牌子上写着“良缘祈愿。”在这里,有两块大石头。如果你能闭着眼睛从一块石头,成功地走到另一块,则意味着你会有美满的姻缘。那也是姻缘街。据说男女一起上去,是要成为夫妻的。寺中的音羽瀑布,更是著名。清水寺因之得名的清泉,是日本十大名泉之首。在奥院的那个小亭子里,那么多人排着队,等着用长勺取水喝。有3股清泉,从山上下来。这3股泉,有喝了能幸福的,有喝了能长寿的,有喝了能增长智慧,发达的。但是谁也不知道哪股代表什么。还不能都喝,只能选一。人生也这样吧,不能什么都要。

  清水寺在京都。静雅、丰美、含蓄的京都,最能展现日本风韵。把历史保留得那么好的古城京都,也以寺庙众多,节日多彩著称。京都有400间左右的神道社,1600多座佛教寺院。京都的节日、庆祝活动,几乎日日都有。葵节、祗园节、时代节是京都的三大祭典。分别是初夏,盛夏和秋天时分。葵节的历史最为悠久,可追溯到6世纪。祈祷农作物有好收成。700米长的游行队伍,着古代衣饰;牛车、神轿、马,从京都御所开始,经下鸭神社,到上贺茂神社。祗园节则是祈求消除疾病的。公元869年,京都瘟疫流行,人们便从祗园社抬出神舆,立起全国各地的66支铎,送到神泉苑,祈求瘟疫快快过去。此后慢慢变成节日活动。祗园节时,据说观者有上百万人。彩车装饰得盛大,豪华;笛子、锣鼓演奏着祗园音乐。时代节则是平安神宫的祭礼,1700多人身穿京都从平安到明治维新,各时代千多年的服装,从京都御所出发,步行3小时到平安神宫,浩荡场面,使人依稀看到了日本的历史。

  日本的多数节日都是祈祷神佑,赐予好运、丰庆的。也大多依照各地神社的祭祀活动而沿袭下来,因此日本称节日为“祭”。高山祭、 雏祭等。雏祭就是女孩节,每年的3月3日。这个节日要上溯到700年前的平安时代。今天的庆祝方式是从江户时代传下来的。这一天,人们要摆出穿传统和服的玩偶以求女孩们健康成长,幸福快乐。被称为雏祭的玩偶,都很昂贵。但家中长辈都要为女孩买一套。女孩从1岁开始得到这些玩偶,每年女孩节时拿出陈列,出嫁时带走。


  

  有女孩节,也当然有男孩节。这天,家有儿子的,都会在门前挂上“鲤鱼旗”,除了祝福健康成长外,也有鲤鱼跳龙门的意思。鲤鱼旗分黑、红、青蓝三色,用绸或布做成。男孩节是每年的5月5日。这天也是日本的端午节,所以每家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也吃粽子或糕团。比较特殊的是“七五三”节。每年的11月15日,3岁和5岁的男孩、3岁和7岁的女孩身穿华丽和服,在父母带领下,去神社参拜,希望吉祥成长,此生顺利。这种习俗也很古老,可追溯到江户中期。这一天过节的孩子们要吃“赤豆饭”,吃专为“七五三”而做的白色或红色的“千岁糖”。

  不知道日本的三月三是不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不过七夕一定是。中国古代的七夕晚上,女孩要向上天献瓜果,向织女乞求,祈求自己心灵手巧,增长智慧,同时也祈祷自己的婚姻幸福。所以,这天也叫“乞巧节”。今天在中国,虽然有人开始倡导中国人过七夕——中国的情人节,但除了一部分人想到“哦,今天是七夕”外,几乎没有其它表示了。日本人从中国学去了七夕,而且把它发扬光大。和京都清水寺平安神宫前的那些祈愿牌相似,七夕最开始的庆祝方式是女孩们把心愿写在彩条上,系在竹梢,祈祷自己能够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现在演变成把各种愿望都写下来,挂在竹梢:希望我母亲的病能很快好起来;希望我嫁个有钱的丈夫;希望我的新公司能盈利。愿望五花八门,却很真诚。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日本七夕,各地的庆祝不尽相同。东京一带,数江户时代祈愿生意兴隆的七夕最为有名。据说当时竹子上挂着的不是纸条了,而是钱夹,账本,甚至算盘。最豪华的七夕则要属仙台。有手工编织的巨大七色灯塔,1万2千发焰火在夜空中爆发,连续喜庆三天。

  去日本前,以为那是个悲情的民族,动不动就来个自杀什么的。到了那里才知道,老天,有那么多花样翻新的节日 。我心目中内敛的日本人原来这么好热闹。

  是的,现在的日本节日,已由古时的祭,纯粹向神灵祈祷,转为多含娱乐成分的庆典。节日繁多,各种人,各种节令,都有节日可过。除了上面提到的男孩、女孩节,“七五三”节, 每年1月第2个星期一是成人节,9月15日是敬老节。活人有节可过,已经离开的人也有。彼岸节,也叫清明节。人们要去祖先的坟墓扫墓,为他们的亡灵祈祷。不同于我们的春天,他们在春天和秋天。活动持续长达7天,中间那一天是春分或者秋分,又称“魂祭”。“灯笼节”的盂兰盆会,是日本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原来也是祭祖先、祈冥福的,现在已经变成了团圆日。节日期间,日本各界放假7至15天,人们回故乡与亲人团聚。


  春分歌颂自然,爱护生物。为期三天的庆夏节,迎接夏天的到来。阴历8月15和9月13日赏月,以酒和团子供奉月神,祈祷度过顺利、美好的秋天。 而在冬季,除了和我们相同的元旦、除夕,还有特别的镰仓节。在2月的秋田县横手地区,孩子们聚在被称为“镰仓”的小小雪屋里,喝甜酒、吃甜饼。屋里设祭坛,祭拜水神。用真诚的心灵祈求,用感恩的心情热爱,轮回的四季因了这些,哪个都是令人期盼的。你看到的不再是春天的大风,夏季的炎热,秋季的凋零,冬季的肃杀,你看到的是春樱、夏绿、秋枫、冬雪。

  日本寺院、神庙众多。寺院在主办佳节活动方面也相当频繁。除了那些去寺庙参拜,祈愿的,也会把在庙上请来的神明带回家中。每年二月的第一个午日是京都南部伏见的稻荷神社开办的庙会,人们把从庙会上请来的灶神(布袋神)供奉在炉灶后面。和中国的灶王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布袋神有七尊。

  回到家里,盛大的节日,滚涌的人潮,就被私人、安静的祭拜活动所取代了。这就要说到立春前一天的撒豆节。人们把烤炙过的大豆洒在庭院和屋里,以驱鬼、驱疾病。只不过现在仪式内容保留下来,心态其实不同了。不再有古时驱鬼的庄严,代之是欢乐和嬉笑。虽然他们哇啦哇啦喊的还是“恶鬼走开,福神进来”。而原来自家烤的大豆,也有了现成的替代品——膨化过的“鬼打豆”,装在纸袋里,醒目地摆在小杂货店里。

  日本人祈祷的名目繁多,所用的东西也就很多。门松:一种由松枝,竹子做的装饰品,放在大门两侧,能祈求来长寿。注连绳:在屋顶上的双股草绳,能驱魔辟邪,给家人带来好运。镜饼:是给神灵上供的,由两个糯米团组成,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一般放在房间中或者壁龛中。而日本人的新年祈祷,连方法都有规定。右手抓住铃上的绳子拉一下,鞠躬两次,拍手两次,再鞠躬一次。

  这种祈愿文化,其实已植根于日本人民的生活中。初次见面,他们鞠躬:“请多关照。”谈生意时,他们会鞠躬,甚至跪地:“拜托了,请您一定帮忙”。从中,你可以看到他们总是陷入到一种深深的祈福状态之中了。


( )


( )


(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联系网站管理人员,经核实后会立即予以删除或更改。

Copyright © 2018-2022 日本旅游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9075145号日本旅游指南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