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02源自:日本旅游攻略作者:木星旅游阅读( )
最近去了一次日本,耳闻目睹地,对这个令我们又爱又恨的东瀛邻国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中国人对日本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我们爱它的工业产品,但是恨他们的人种(只恨男人,女人除外)。爱它的产品,但是很多中国人却在成天叫喊抵制日货;恨他们的人种,但是我们经常对日本人的国民素质佩服得五体投地。日本社会兼容了现代科技与传统迷信、理性与变态。日本,包括日本货和日本人,真令我们困惑,有时甚至不知所措。这就是日本,一个令人感到矛盾的日本。中国的教育,已经将日本妖魔化了。小时候的课本里,肯定有关于抗日战争的内容,历史课本里还有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明朝的倭寇、清末的甲午战争也全抖出来了,彷佛日本人全部都是魔鬼。还有备受争议的日本篡改历史问题,但细心想一想,古今中外的统治者篡改历史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根本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就连文革的那段历史,我们至今仍然无法正面面对。中日关系改善,始于1972年中日建交。1978年邓小平访日,邓发现资本主义并非我们所说的那样一天天地烂下去,正好相反,日本人的生活水平还是挺高的。接着邓又去了美国,回国后就开始实行他的改革开放政策了,中国从此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自从邓访日后,中国人开始有机会接触到日本的影视作品,其中有一出电视剧叫做《阿信的故事》至今仍然令我印象深刻,我们知道日本人其实活得不容易。
现时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主要针对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美国的霸权主义和世界警察角色向全世界强加了它的价值观,在维护它国家利益的私欲的同时,有些时候也代表正义;如果没有美国干预,世界人权状况可能会变差,尽管美国的人权记录也不好。不要忘记,美国参与二战打败法西斯,对世界是巨大的贡献;美国可以为意识形态而开战,韩战和越战就是例子;而日本则不同,只有私欲,没有正义。与二战时的另一个法西斯国家――德国相比,日本相差太远。因此,当东、西德统一的时候,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都报以掌声,而许多亚洲人今天依然憎恨日本。当日本试图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时,中国投了反对票,令许多日本人大为恼火。
在六天的旅途中,我们对日本的正面印象非常多,负面印象比较少。因此,如果抛开历史的恩怨,你会发现这还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国家,小日本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第一天, 大阪关西机场
这是一座在海上填海而成的机场,就像一片巨大的树叶漂浮在海上。一道长桥将这座人工岛和大陆连接起来。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仅等于两个广东省多一点,人口一亿二千多万人,如果除去山地面积,人口密度比广东要高许多。而且日本的自然资源贫瘠,包括石油和多种矿产需要完全依赖进口,粮食也不能自给,他们向海洋要食物,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科研的名义进行商业捕鲸,招致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强烈谴责。日本近代的侵略活动都与其资源贫乏有关。但是,尽管资源贫乏,日本却是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和主要工业国,而且是在二战战败国的废墟中发展起来的,我们不免惊叹一句:好厉害的日本人。
日本缺乏土地,并非假话。东京地价之高,世界之最。日本人的住宅面积狭小,是因为房子太贵了,问日本人最羡慕哪个国家的人民,结果答案是美国:美国人的住房较为宽敞,工作时间较短,美国人推崇享受生活的方式。日本的酒店房间以小巧著称,我们在大阪火车站见到一种投币式的酒店。这种酒店其实不能称为酒店,在一面墙上镶着几十扇方形小门,投币进去,就伸出一张狭小的床,仅容一个中等身材的人躺下,内部空间连坐起来都不可以,活象一副副棺材,人们称之为棺材旅馆。
下午没有什么事做,我们于是到酒店附近的购物区去看看。日本的街道非常整洁干净,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到处的厕所也很干净。在六天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印象,日本人爱干净,有点过分,近乎于洁癖了。日本的环保做得非常好,工业城市的环境指标比中国的乡村小镇还要好。日本以前也曾发生过多起严重的污染事件,他们慢慢才学聪明了。街上的一种景观非常碍眼和不美观,电线电缆全都杂乱无章地架在空中,导游解释是日本多地震,电线不与煤气管道一起埋入地下,是担心煤气泄漏引起爆炸。日本的商店都是明码实价,日本人做生意讲求诚信,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比较,日本的假货非常少。商品都标有完税价和未完税价。这种方法是为了时刻提醒消费者:你是纳税人,你为国家和政府做了多少贡献。因此,纳税人对政府有所要求也是必然的。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参观大阪古城,看看这座以前由丰臣秀吉修建的堡垒。大阪城在1615年被德川家康的军队烧毁,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阪城天守阁是在1931年重修的。这个丰臣秀吉,对日本有巨大贡献,却是中国的死对头。1592年,他派兵侵略朝鲜,明神宗派出李如松将军和军队抗日援朝,与朝鲜将军李舜臣一起击退日本人,日军大败而归,丰臣秀吉郁闷而死。
元朝时的一段小插曲,几乎改写了亚洲的历史。忽必烈曾两次征讨日本,第一次从朝鲜出发,第二次共十四万人,浩浩荡荡地兵分两路再次来袭,然而两次都遇上风暴,几乎全军覆没。如果征服成功,那么日本今天很可能是中国的一个省―――当然,历史不能假设。
第二天, 京都
我们乘坐新干线,12分钟后便到了另外一座城市――京都。京都是日本的古都,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二战末期,美军对京都网开一面,没有进行轰炸,日本人应该感谢美国人为他们保留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下午去清水寺,这是京都香火最鼎盛的寺庙,也是那个著名的一休和尚向佛的地方。正殿后面还有供奉月下老人的地主神社,这座神社也因此被叫做爱情神社。
对于日本的文化起源,许多中国人存在着误解。有人甚至认为中华文化与日本文化是同源的。民间广为流传的,是秦代将军徐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草,率领三千童男女东渡瀛洲,从而繁衍了大和民族。徐福,应该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江湖骗子,把秦始皇骗得心服口服。相必徐福知道东瀛那岛国自成一国,尚未开化,其实他已经很想去那里了,以摆脱秦朝的暴政统治。很多中国人至今仍然相信这天方夜谭般的故事,相信日本人是徐福的后代。徐福的确到过日本,今天在日本存在多处有关徐福的古迹,这一点连日本人也不怀疑。
在徐福到达日本的几千年前,日本人的祖先已经生活在这个岛国上。日本人最原始的宗教思想是“万物有灵”信仰,逐渐演变成为日本特有的神道教,它无疑成为孕育日本文明的基础之一,直接影响着日本国民的基本性格、原始生活和文明意识。
古代日本社会已经形成日本人种的单一化。日本民族的形成,与其他所有民族一样,是经过历史上无记载的长期的各种血统混合的过程。但是,日本在远东的终极,四面环海,在远古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地理上处于孤立的位置。从外边流入的人种如蒙古种、马来种等,甚少可能向外回流,就全部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又与后来者融合、生活在这岛国封闭的环境里。其中最早的原住民阿伊努人,一度占据着整个或大部分的日本列岛。当地人与外来者长期混同,渐次同化了阿伊努人。也就是说,日本各人种渐次混同并融合其原始信仰,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最后成为统一的大和民族。他们的结合没有发生激烈的冲突,是比较和平地进行的。不管怎么说,日本在历史上很早就完成了人种和民族的统一,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种族、民族的冲突。中国是各多民族的国家,汉人的人种演化也是通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而成的,我们的血统难以区分是否拥有欧洲人或者日本人的基因。
日本几乎是由单一民族构成,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普遍存在着民族大迁徙和异族间的残酷斗争,始终是以皇室为最高中心,没有极端地破坏过社会的统一,使日本在历史上维持着相对统一的政治形态。也就是说,日本最初的政治形态,完全排除了种族的对立,以民族统一作为其政治统一的中心,其中贯穿日本皇室的权利,以天皇作为国家与民族统一的象征,而不是以武力作为民族统一和政治统一的中心。这种以皇室为中心的单一的民族统一形态和政治统一形态,对于日本民族的心理和性格形成的影响是至大的。在这一点上日本与中国有所不同:中国的改朝换代是由不同的人来统治的,我们历代的皇帝都有不同的姓氏,而日本自始至今都是由天皇家族统治的。而这一古老民族诞生的性格,延续成日本民族的国民性格和日本文化的性格。调和与统一的性格形成独特的日本国民性格:日本民族的国民性及其精神结构特质,具体表现在追求调和中庸性上。他们判断事物一般都采取相对主义、调和折衷的态度,这是以“和”作为基础的,含亲和、平和、中和之意。大和族之称谓,大概也缘于此。正如上述,日本民族史平和的发展形成日本国民的“和意识”。日本的所谓的“和”,表现在对事物观察上的一如性,即任何事物不看作是对立和分裂, 而看作是一如性、结合融化为一的。就是把相异的东西综合为一。作为日本文明精神的“和”,是对伦理道德、宗教意识的高度感受的结果,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和宗教意识的效果。这不仅是日本精神文明一个重要的范畴,而且是日本精神的力量所在。“和”的精神实际上是日本民族最初表露出来的精神文明结构物质。从文化上的“和”,到心理上、精神上的“和”正是日本民族意识所追求的最高的“和”,也是最高的文明精神。“和”是日本国民性格基本的、主导的一面,也是日本文明赖以统一的精神基础。然而从这种“和”的气氛中形成的武士道精神,却是令人不可理喻,日本人的变态与残忍,由此而来。武士的切腹式自杀和战场上屠杀无辜平民,可谓惨绝人寰。
无可否认,中华文化对日本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主要是佛教东传。在日本的佛教中,禅宗独树一帜、备受推崇。禅宗讲究悟道,悟道后便立地成佛。禅已经不是属于宗教范畴的东西了,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中国人的智慧。禅本身就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不过单纯靠神秘主义并不能取信于中国人,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理性民族,加上中国民族性中的宗法观念,所以佛教刚传入中国是也曾受到强烈抵触,直到佛教取消了与宗法观念相违背的观念。顺应宗法观念的“宾天法祖“的要求才得以生存。在两者的磨合过程中,禅减少了神秘主义色彩,增加了辩证的东西。发展出的就是我们今日所认识的禅。这种禅并不是中国传统的辩证的智慧,它是古人在把握宗教实质的基础上加上理性的辩证发展的智慧,这既是到今日都能给我们提供借鉴的智慧。宗教的实质与理性的辩证二者缺一不可。并不是纯中国的智慧。纯中国的智慧的顶峰是理学中提出的“心外无身外之物”,依旧执着与本心,要抛开本心,踏入空的境界,那非得依赖跳跃式的冥想,而这已经是宗教的范畴了。诚然是这种智慧得以大力发展及传遍的确实是我们中国人。古人的伟大在于使这种智慧达到的相当的高度。今日的我们追随尚且不易,更不要说超越了。
中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曾经出现于汉唐宋这些朝代。在这些时期,中国是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强大的中国是当时许多国家竞相朝贡的对象。中日友好交往一直持续到明初。朱元璋起初对日本来使还是比较客气的,后来倭寇骚扰中国沿海,他于是对日本使者下了逐客令。由于明朝的禁海令,倭寇祸害在嘉靖年间达到最高峰。明朝中期,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沿着新开辟的航路来到亚洲,开始了地理大发现后的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
日本对西方文化的入侵是先抵制后接受。葡萄牙耶稣会的教士方济各&8226;沙勿略于1549年到达日本传教。到了1582年,据耶稣会的报告书说,当时日本全国信徒数目已经约有十五万人,并有二百多座教堂。后来日本的统治者与教会发生冲突,是因为天主教的教义本身与当时日本封建统治阶层产生对立。天主教主张天主创造和主宰天地万物,除天主之外再没有神,“对唯一的上帝,要高于一切,要保持虔诚。”在教义问答书里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认为君、亲及其他世上一切人,都不过是神所创造的,信仰上帝要超越对这些人的权力和权威的忠诚和服从。而在神的面前,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平等博爱是天主教实践道德的第一个原则。这种人类平等的观点不过是宗教上的装饰,而毫不否定现实社会的封建身分秩序,反而说它是出千万物的主宰者——神的意思,而加以神化;对忠孝之类的道德也加以强调,但这也是只限于在和上帝的意旨不相矛盾的情况下。
在君、民、父、子都是天主教徒的西欧社会,这种教义和封建秩序不会发生矛盾,但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信仰有所不同的日本社会,如果这种教义只要掌握了人心,这就埋伏着引起两者之间严重对立的导火线。当这种宗教普遍地深入地吸引住群众,而封建统治者为了物质的、政治的利益已经无需利用天主教的时候,即在天主教传入四十年后,在日本宗教史上就开始了天主教的信徒和封建统治者前所未有的深刻激烈的对立。
德川家康对日益强大的天主教势力感到了威胁,下令全面禁教,对天主教徒实行残酷而血腥的镇压,终于引发了江户时代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岛原之乱。统治者镇压了这次暴动,同时驱逐了西方传教士。明治维新前,日本也被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然而日本乐意接受西方的科技文化,全盘西化的结果是带来社会转型。因此,日本的进步,从明治维新开始。
中国落后于西方,与明清时期的禁海政策有关。耶稣会最后也不明原因地停止了向东方派遣传教士,西学东渐没有继续下去,中国失去了一次学习西方的好机会,从而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及此后受西方侵略也就是必然的了。
中国与日本产生差距,始于明治维新。与日本明治维新同时,中华帝国也启动了现代化进程,包括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和世纪之交的戊戌维新两个阶段。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修理所”,建立近代工业,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比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还要早七年。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差不多同时间,但目标和结果大相径庭。中国现代化初期的条件比日本优越得多,虽然经历了两次对外战争的失败,但在国际上仍保持一等强国的尊严;日本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国土则是三十分之一。中国是自然资源配套比较齐全的国家,发展工业所必需的能源矿产基本能够自给;日本的自然资源几乎等于零,除了硫磺外,发展工业所必须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全靠进口……总之天时地利都站在中国这一边,现代化成功的概率应该比日本大得多。中国的自强运动,名义上虽然是“自强”,但其真正目的不过是想藉此对外吓阻列强勿再对华作进一步的侵略,并维持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的既成事实;对内则想稳定住太平天国及捻回起义之后中国社会的旧秩序。它缺乏一种推动社会向一个新的方向继续发展的动力,也没有一项为达到“自强”目标而拟定的全盘性计划,更从未能鼓动起全国官民爱国的热情,以全力以赴推动此运动至较高的层次。很明显,这一所谓"自强"运动无论在作用上还是在意义上,其对内的性质都远较对外的性质浓厚得多。在此狭隘政治目标的指引下,洋务派官员基于“立国之道,尚礼义廉耻;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策略,也就是在不变更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向西方学习制造先进武器的技术。洋务派官员认为中国的传统制度完美到近乎至臻,象日月那样光芒万丈,永存万世;认为“中华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而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维护落后过时的极权专制制度。我们今天回顾这段历史,真的令人感慨不已。
第三天, 富士山
富士山真是一座无与伦比的美丽火山。规则的圆锥形,还有那高高在上的形态,简洁而挺拔,春夏秋冬,景色各有不同。富士山代表着神圣,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也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
日本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火山、地震、雪崩、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一应俱全。它的国土象飘荡在太平洋中的一艘船,岛国心态加上自然灾害形成了日本国民的忧患意识。日本人崇拜鲤鱼,源于鲤鱼顽强的生命力。国家的现状和前途、国家的现代化取决于国民的心态,自强不息的日本人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下起了大雨,到处都是云雾腾腾,我们已经来到了山脚下,富士山就躲在我们前面的云雾中,像个害羞的少女。上山是没有意义了,只好在河口湖畔吃午饭。下午去附近的天神山滑雪场,滑雪场虽然漂亮,但在雨中也无法玩,拍了几张照片便回酒店了。
今晚住宿的酒店很有特色,是那种睡地板的和式家庭温泉旅馆,房间并不多。泡完温泉吃晚饭,我们自始至终只见到了一位女侍应,一个七十岁的阿婆,尽心地为我们服务,不知道她与老板是否有亲戚关系。我们觉得日本人对工作都是非常投入和敬业乐业的,不管在商场、酒店,还是工厂、写字楼,他们对工作都是尽心尽责、一丝不苟的,没有人敷衍嬉笑。老板有个漂亮的女儿,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我们试图用刚学会的几个日文单词另加身体语言与她交谈。老板一家人对我们倒是很客气,我们第二天早上离开时,他们全都出来向我们鞠躬送别,直到我们的车开远了。
第四天, 横滨
横滨离东京并不远。我们去海边港口看过,又去了中华街,就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招牌都有中文。日本人的排外情绪也是很厉害,很多中国人在那里居住了许多年仍然无法入籍。中国人为何受到排挤?据说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刑事案件通常就会增加,以致日本人一听说邻居搬来了中国人,就想着赶快搬家。
迪斯尼乐园是一定要去的。日本人也喜欢接受美国文化,东京的这座迪斯尼,生意非常好,不像法国巴黎的那座。商店里超过九成的纪念品上都有“中国制造”的标签,价钱也不便宜。我们来得早了些,还未到樱花盛放的季节。然而,在乐园旁边的花园,却有两棵静悄悄地开了一些花朵,树下聚集了好几百名游客在拍照,堪是奇观。每年的赏樱季节从三月底开始,自南向北,举国上下为其疯狂。樱花的短暂辉煌被日本人视为生命的凄美,一种悲观主义的美。在那漫天绯红、落英缤纷的樱花树下,日本人喜欢铺上席子,喝着清酒,听着古乐,这是何种情调?
第五天, 东京
早上去看天皇的皇宫。日本的天皇制度,是使日本走向战争悲剧的主要原因。在国家政治中,政教合一的模式最容易产生悲剧。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不容置疑。由于历史上日本人的信仰模式,二战以前的天皇都是以神的面目出现在日本人前面,因此,当天皇认同了内阁的侵略政策时,整个国家便陷入了战争的漩涡。于是乎,日本出现了青年自愿当兵、父母自告奋勇送儿上前线的情形,年青女子自愿充当慰安妇,神风敢死队驾驶自杀式飞机撞向美军的军舰,为国捐躯是整个家庭乃至全社会至高无上的荣誉。日本全社会在这种信仰的感召下,迅速形成一股狂热,就像文革时毛泽东所号召的红卫兵一样。因此,悲剧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看到了这一点。日本投降后,对天皇这个最大的战犯的审判后来就不了了之,倒是东条英机等人成了天皇的替死鬼。美国人明白如果杀了天皇,日本无法统治下去,就象一巢蜜蜂缺少了蜂后一样。美国人只能改造这种制度,剥离天皇政教合一的角色,还去除天皇的神圣光环。美国人为裕仁天皇写好了演讲稿,让他向国民宣读:我不是神,我只不过是跟你们一样的凡人俗子。
美国人成功了。通过改革制度,天皇的政治功能几乎丧失殆尽,与世界上其他君主立宪的国家一样,天皇只是权力的象征。从人类平等的角度出发,全世界其实都不需要这种君主制度。然而,传统与信仰拥有非常巨大的力量,历史的惯性让我们找到自身文化的根源。
今天我们在东京看到了靖国神社。与日本数不清的神社相比,靖国神社只是较为著名的一座。何以中国人对这座神社反应过敏?而且时常将它上升到国家外交的层面上,实际上反映出这是中国对日本最不明智和最失败的外交政策:中国要求日本人“以史为鉴”是可笑的。
纵观东西方历史,恃强凌弱不仅是人性的弱点,而且自始至终贯彻于人类的发展史。从成吉思汗到奥斯曼帝国,从过去的西方殖民帝国到现在雄霸一方的美国,无不如此。我们历史上不也是欺负过邻近的小国吗?汉人在国内不也是曾经欺负过少数民族吗?任何国家声称爱好和平,无意控制他国都是无奈之心态,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没有把握,没有信心罢了。中国声明永远不称霸是无效之承诺。所有国家和民族只要自以为足够强大了,有把握了,就会有主宰世界之企图。如果中国未来成为全球的巨无霸,谁又敢说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不想主宰世界。如果未来日本成为超级大国,即使今天的日本人“以史为鉴”了,也不能保证日本人的子孙不会有侵略他国的企图。现在美国足够强大,美国人就有信心有能力去侵略他国。今天美国人的所作所为正是过去的日本人所作所为,过去的日本人要“东亚共荣”,今天的美国人要“全球共荣”。二战后美国人发动过韩战、越战等侵略战争,但没有人要求美国“以史为鉴”。所以,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要日本人“以史为鉴”都是徒劳无益的。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与日本侵略者谷血奋战、亲身体验中国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的那一代人,没有坚持要日本人赔罪,甚至放弃战争赔赏要求,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为什么?是中国的现实利益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的最大利益需要。中日建交已30多年,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日本给予极大的热情和帮助,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能持续稳定发展,日本是有贡献的,中国人也应深刻感受到中日友好所带来的好处。美、英、法三国与德、日、意三国是二战的交战国,二战后六国之间没有因曾经交战而长期不和,反而成为盟友,共谋发展。结果六国战后经济很快恢复,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侵华已过60年,中国人不应在历史问题上与日本人有太多的纠纷,中国应放弃过去,展望未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壮大,
其实在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只占日本人中的一小部分。现时日本是个民主国家,任何思想言论都是自由的,各种思想都有存在的权利。如今德国不也存在新纳粹分子吗?我们国内不也存在今天喊打台湾、明天叫喊与美国日本开战的狂徒吗?只要这些人占少数比例,他们就成不了气候。爱好和平仍然是今日日本的意识主流。今天日本的生活水平如此之高,你去问问那些年轻的日本人,看他们愿不愿意再去打仗?――时代已经变了。直接得益于战后美苏对日本的军事制裁,日本几乎将所有的钱财和国力都用于经济建设,日本才有今天的繁荣,这一点日本人是不会看不到的。目前中国的军事力量比日本强大,倒是有些日本人害怕中国人记旧仇,而去侵略日本。当台湾海峡两岸进行军备竞赛时,日本难以置身其外,而且日本还担心北边那个可怕的北韩。当然,日本人也明白,与中国对抗,同样损害日本的国家利益,相信日本的大多数政治家们也清楚这一点。
东条英机是战犯,但不是战争的主导者,日本天皇和执政者才是真正的战犯。日本战败投降后,东条英机替日本天皇和执政者顶罪。军人逃避战争要受到军事法庭审判,东条英机是军人,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不服从就是犯罪。靖国神社供奉日本战亡将士,日本人有理由参拜。东条英机替日本天皇和执政者顶罪,日本人参拜他也有理由。小泉是政客,需要选民的支持票,参拜同样有理由,何况小泉不是特意参拜东条英机。一个人因犯罪而死,没有理由不允许其子孙拜祭。
下午我们在新宿区的街上见到了一次政治宣传:装有高音喇叭的车上贴着花花绿绿的标语,从上面的汉字可以猜出是要求俄罗斯归还北方四岛,一路高声喧哗着招摇过市,那刺耳的声音令人为之侧目,日本到处讲求环保,这种大肆制造噪音的行为肯定得到政府的许可。那四座小岛除了代表日本人的面子以外,其实日本确实需要这四岛的土地。日本人受够了俄罗斯的气,上个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日本人吃尽了苦头;二战中与苏联交手,被苏联红军打得服服帖帖。日本只会欺凌弱小的国家,对俄罗斯是又怕又恨。叶利钦当权的时候曾许诺归还北方四岛,但普京上台后却一口拒绝归还。这个说来也是好事,让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尝到战争带来的苦果,这是最好的教训。日本经常集会悼念长崎和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却不去想想美国为什么会把原子弹投给他们。
我们坐船游完东京湾,接着去丰田公司的汽车展览馆。吸引我们目光的,是几款使用新能源的车子,用电的,还有用燃料电池的等等。日本人很早就开始研究石油枯竭后的替代能源。看看那些车子的价格,令我们心里痒痒的,真有一种想把它马上买下来的冲动:跟中国国内相同牌子型号的车比较,价钱却要低很多,怪不得全世界的汽车厂商都想在中国设厂生产了。
第六天, 东京成田机场
今天中午,我们来到成田机场,飞回广州。六天行程下来,我们对日本的总体印象:科技先进、清洁环保、交通发达、物价昂贵,日本人有礼貌、有修养、守秩序。
二零零六年三月于珠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联系网站管理人员,经核实后会立即予以删除或更改。
Copyright © 2018-2022 日本旅游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9075145号日本旅游指南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