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02源自:日本旅游攻略作者:木星旅游阅读( )
从岚山回到市內,我们即刻乘火车赶往奈良。一路上很多停靠站都以寺庙命名,仿佛置身于时间隧道,古朴、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到奈良后,找到预定宾馆放下东西就与旅行社接头,马上参加了晚上7:30开始的奈良夜景游览。
奈良位于京都南42公里处,与京都、大阪呈等腰三角形,是日本最早的大规模都城,名平城京,古称“大和之国”。公元710~784年曾为日本国都,先后有7代天皇在此主政,其历史比京都还久远,被称为日本历史的摇篮和发源地。整个奈良可以说是一座“历史博物馆”,作为奈良时代的首都和佛教中心“南都”,它已有1280年的历史,名胜古迹随处可见。全盛时代的奈良辖区远比现在广大,街道布局酷似唐代长安,正中有朱雀大路把城市分为左京和右京,今天的奈良市仅为当年平城京的左京部分,人口36万。虽然它作为都城仅有短短74年的历史,却创造了8世纪日本最辉煌的文明,并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这里没有摩天大楼,没有重工业,没有高架桥,甚至没有现代都市繁华喧嚣的车水马龙;这里有的是文化,积淀了千年以上的文化,在保持着传统风格、格局的市井中,奈良人过得宁静,平和。这是奈良游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我想,这也是它能够入选世界遗产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
两个多小时的夜游共走了三四个地方,印象最深的有奈良公园的灯火、兴福寺通体透明的五福塔、奈良国立博物馆和青若山顶观奈良夜景。幸运的是,我们正赶上日本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在中国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称“鬼节”的阴历七月十五,于飞鸟时代传入日本,现成为它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它又称“魂祭”、“灯笼节”和“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成为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仿佛是中国上元灯节、清明节、中元鬼节和中秋节的汇总)。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好像并不是国家法定假日),人们都赶回故乡团聚。此时家家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魂,16日送魂,京都的“大文字烧”(在山坡上用灯火组成巨幅醒目的“大”字)是这一活动的顶峰。我们在奈良公园看到的,是广场上、寺院间、山坡上的万盏灯笼,与万头攒动、身着盛装的市民,场面委实壮观。最后,旅游巴士把我们直接拉到奈良市的最高点青若山顶,从那里俯瞰奈良夜景和节日盛况,感觉确实不同凡响(可惜我拍夜景的技术不行,还是借几张行家的美图一用吧)。
次日上午,又随旅游巴士游览了东大寺,兴福寺和日本最有名的春日大社,这三处景点都在奈良公园内。 这是日本最大的公园,长4公里宽2公里,面积5.25平方公里,没有围墙,不收门票(进寺庙才收)。园内林木丰茂种类繁多,有大面积美丽的草坪,还有到处可见、闲散游走的梅花鹿。它们温驯可爱不避游人,据说整个公园内有鹿2000多只,因此又称鹿园。传说春日大社主神当年是乘神鹿飞翔而至,因此鹿为奈良神圣的吉祥动物,连交通标志牌都有专门保护鹿的内容。不过这种梅花鹿围绕寺院散居的形式,估计也是从唐朝舶来的。隋唐时鹿就已成尊贵与权利的象征,许多宫廷有自己的鹿苑,天子在臣子陪同下可在自己的宫廷里逐鹿,至于是逐鹿天下还是逐鹿中原,就不得而知了。为了防止游人给鹿吃不健康的东西,鹿苑内只允许买150元一小包的薄饼给鹿儿吃。这里流传着一句双关语:シカしかない——这里只有鹿,因为“鹿”的日文刚好跟“只有”的音一样。
座落于奈良公园东北的若草山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东大寺,是公元728年圣武天皇派遣唐使后仿中国寺院建筑的,当时名为“护国寺”,因位于首都平城京以东,故又被称作“东大寺”。它是日本佛教华严宗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奈良时代的寺院分国家大寺、国分寺及属于私人寺院的“定额寺”、普通私寺等。国家大寺据历代天皇、皇室成员“敕愿”建造,也称“御愿寺”,如号称“南都七大寺”的护国、兴福、元兴、大安、药师、西大、法隆寺;国分寺即设在各地方首府的寺院;由官吏或贵族修建的私人寺院中,“定额寺”是朝廷承认,管理及维修由国司、造寺与施主共同负责但有定额限制的大寺。)寺院正门“南大门”按中国传入的天竺式样建造,门上竖立18根长约30米,直径约1米的木柱,气势宏伟,是日本最大的寺门,有高8米以上的双体金刚力士像。金堂大佛殿重建于1709年,高49米、宽57米、深50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木构建筑,屋顶盖有13.5万片银黑色瓦,两旁屋脊饰有金色鱼尾形装饰——鸱尾。殿内供奉的奈良大佛“毗卢遮那佛”,仅次于西藏扎什伦布寺的未来佛,为世界第二大铜佛像,于公元747年铸造,752年举行开光仪式。佛像身高16.212米、脸长4.844米、眉长1.635米、耳长2.575米、颈长O.795米、大拇指长 1.636米,安座的铜莲座高3.33米,加上石座总高21.45米,重452吨。当年为铸造这尊铜佛像,共用熟铜 444,476公斤、金39.2公斤、水银22O公斤。殿东的大钟寺建于镰仓时代,内有公元752年铸造的高3.86米、直径2.71米的梵钟,为日本国宝。大佛殿的前方,左右两边矗立着东西两座七重宝塔,从大佛殿西侧的松林拾级而上,就到了戒坛院,当年鉴真和尚被圣武天皇请来讲经,第一次开讲就在大佛殿前,然后就造了这所戒坛院。戒坛院东边是二月堂,因每年二月在此举行修二会(取水节)故名。从这儿可以俯视大佛殿,并一览无余地眺望奈良市。三月堂则是东大寺最古老的建筑,里面陈列着公元8世纪的雕像。
从东大寺出来向南,车行不远就到了春日大社。坐落在春日山西麓的春日大社,是由公元8—11世纪期间权力显赫、称霸一方的藤原氏家族为祭神而兴建的。它是全国各处春日大社的总部,与伊势神宫、石清水八幡宫并称为日本三大神社。春日大社的建筑特征为并立的4个社殿组成的本殿,围绕本殿的朱红色回廊与春日山麓的绿色丛林相互衬映。当然,最抢眼的还要数春日大社那蔚为壮观的数千盏灯笼了。在从“一之鸟居”(神社牌坊)到正殿 1300 米的距离内,参拜道边排列有约 2000 座石灯笼,是前来拜谒的人们奉献赞助的。而在寺院深处正殿的回廊上,还挂着约1000 多只吊灯笼,由此可一窥当年信徒们争相参拜的情形。每年夏季和冬季,神社将举行例行活动(冬季的例行活动便称作“万灯会”),仪式期间,所有灯笼全部点亮,那梦幻般的景观,令参拜人群流连忘返。原来昨晚我们看到的盂兰盆节“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辉煌画卷,就离不开春日大神这数千盏灯笼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春日大社出来乘车调头向西,没多远就来到了兴福寺。位于公园西侧的兴福寺创建于710年,原为当时的统治者藤原氏族的守护寺院,中古时代曾拥有僧兵数万,政治力量足以主宰邻县。寺内主要建筑物有1426年建的五重塔,高51米,是仅次于京都东寺塔的日本第二大佛塔,已成为古都奈良的象征和标志。这座塔曾6次遭遇火灾,被指定为国宝的现五重塔是公元1426年重新建造的。另外,放置着铜制药师如来和智慧之神文殊菩萨坐像的东金堂,也作为15世纪的古建筑被指定为国宝,还有建于1143年的北园堂。这里是莘莘学子和其家长们必拜之地,祈求学有所成的参拜客络绎不绝。走出佛殿,兴福寺的放生池——猿泽池四周柳荫覆盖,沿着约360米长的徒步游览道漫步,池中的鲤鱼、乌龟清晰可见。
到了奈良没能去看看鉴真是一大遗憾,当年鉴真以66岁的高龄,率20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东渡,终于抵达九州。当时就留居在东大寺,由他设计指导建成的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他居留日本10年,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公元763年逝世后就安葬于唐招提寺。寺中他的弟子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已定为日本国宝,是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只可惜我们预定的奈良是夜游和次日半日游,上午的游览项目没有唐招提寺,下午就要乘新干线返回了。
中午,和同行了不到一天的团友们告别(下午他们一日游的继续),导游让旅游巴士在最近的公交车站把我们放下,说凭旅行社发票可乘任何一趟公交车回奈良火车站。临下车还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很急着往回赶,附近有一个叫吉城园的日本著名庭院很不错,有兴趣的话可以一游。(这里的服务特别人性化,导游一路上的服务周到、细致,临别这一番话让我们受益匪浅,吉城园看到我们的旅行发票,连门票也没再收就放我们进去了。)
因是临时动议,所以没有看资料,当时想,这必是日本幕府时代一位权倾一时诸侯的庭园,因为它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景致,都堪称一流!回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是在兴福寺塔头·摩尼珠院的遗址上建造的庭园。由日式庭园和附属的茶屋组成,融春日山、若草山的景色于其中,依山而建,古木参天,从进入庭园开始,随地势的升高依次营造了池之庭、苔之庭、茶花之庭三处景观,没有人为的界限,几乎是自然天成,深幽静谧,层层叠韵,简直美极了!和我们苏州园林的小家碧玉比起来,更有着一股耐人寻味的涵蕴,可以说,既有江南园林的玲珑多姿,又不乏日式园林的素静淡雅,真的让我们流连忘返了。
(奈良公园(鹿苑))
(奈良春日大社)
(兴福寺五重塔)
(东大寺大佛)
(盂兰盆节的万灯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联系网站管理人员,经核实后会立即予以删除或更改。
上一篇:新年北海道自助游记 1
下一篇:恍惚的日本之旅2
Copyright © 2018-2022 日本旅游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9075145号日本旅游指南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