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日本旅游攻略游记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日本旅游指南 本文内容

没有樱花和红叶的邻居之二——2009年国庆日本游(第二天和第三天)

发布时间:2021-05-02源自:日本旅游攻略作者:木星旅游阅读( )

没有樱花和红叶的邻居之二

——2009年国庆日本游(第二天和第三天)

第二天(10月3日)

空中庭园展望台

今天的行程是选择去大阪的环球影城或者自由活动,我们去过洛杉矶的环球影城,所以就选择自由活动了。我在《大阪、京都、神户玩全指南》那本书里翻来翻去,可以去的地方太多,真不知该去哪里。后来我看书上关于大阪一日游的几条推荐线路,好几处都有空中庭园展望台这个景点,那里可以眺望大阪整个城市,而且这个景点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就决定先去那里吧。

我们吃过自助早餐就出发了,因为刚好在铁路的对面,所以我们决定从左侧绕过大阪的JR车站,这样走稍微远了一点,但是可以看到更多日本的市井生活。走到空中庭园展望台的一路上街道都不宽,路边是一些小小的店面,人行道也很窄,为了不占更多的面积,他们的自行车都斜斜的停在人行道上。

女儿喊叫渴,街上到处都是自动贩售机,我们买了果汁和水,都是200日元左右,挺方便的。(对了,日本的自动贩售机非常发达,连我们后来乘大巴路过偏远的郊区、农村,路边都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自动贩售机。如果中国现在有经营贩售机的企业,我想在中国的将来也一定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的飞速发展阶段,可以买这种公司的股票,不知道创业板上会不会有这种公司?)

路过一处铁轨道口,无人看管,这时刚好要过火车,铃声响起,两边护栏自动放下,不超过30秒,火车通过,通过后护栏自动升起,可能都是电脑控制吧,时间非常精确,没有像我们那种道口等好长时间火车还不来的情况。

终于来到了空中庭园展望台,它位于两座写字楼中间,刚好连接着这两座楼,外形看起来类似一个飞碟。

这两座写字楼前有很幽深的一片绿化,光看这片绿化的感觉很原始,周围应该是人迹罕至的丛林,没有想到邻近就是现代化的高楼。

这两座写字楼后是一片小农田,种着水稻,还有几个稻草人。农田前有几个大的石条凳,可以供人休息。我看到有几个送快递的老年人中午带了午餐在那里吃。

顺着指示牌我们先上到三楼,那里还有个电影院,看海报感觉好莱坞的影片很少,大多是日本本土的电影,我们看不懂,感觉很无趣。然后乘电梯到八十四层,又乘很窄的自动扶梯上到空中的平台。

正在纳闷怎么还没有看到售票的地方,这才看到售票的柜台,大人700日元,小孩400日元。然后再通过楼梯向上爬一层才到了出门眺望的地方,这是个圆形的平台,可以向四面眺望大阪的街景。

我看到了大阪的一条河,河上有很多座桥,日本的河边很原生态,没有人工的堤坝和浇满水泥的河边大道,这里只有平坦的河滩,裸露着泥土和水草。

整个大阪的城市范围很大,除了一些现代化的办公楼和商厦之外,居民的房子都小巧而低矮,另外日本人好像并不喜欢开窗通气,多数人家的窗户都关闭着,甚至连百叶窗都关着。我们在平台上绕了一圈,平台上有两个保安体格非常魁梧,可能是专门挑选,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吧。

平台上还有一小片围着的园地,其中的围栏居然像黄山的天都峰那样,链子上都挂满了连心锁,真不知道这是从中国学来的风俗,还是亚洲民族都天生具有这样的传统。但我还是觉得在人工建筑上挂这样的锁很奇怪,难道这里是大阪人觉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方吗?这仅仅是一个人造景观,难道我们上了金茂大厦还要在那里系连心锁?真是非常不可理解。

下了室外的眺望平台,室内还有一圈可供眺望的座位,我们闻到旁边的咖啡吧里飘出浓郁的香味,那里还有个小黑板预报当天日出,日落的时间。我觉得在那里看日落还是蛮有情趣的。围着中间的一圈宣传画上有很多世界名胜古迹的照片,都被冠以“日的手杖”“日的花篮”“日的……”,连这个空中庭院平台也是“日的……”,其中还有中国的天坛,被冠以“日的坛”,还有嵩山,也被起了“日的……”,还有埃及金字塔,罗马的大教堂等等……但是我认为这个现代化的建筑没有历史人文的底蕴在里面,和其他的景观真的没有可比性。

我们在旁边的纪念品小卖部买了冰箱贴什么的,就下楼去了。

这座写字楼的地下一层叫淹见小路(小吃街),我们准备在那里解决午饭。看了好几家,每个店门口都有惟妙惟肖的食物模型,但是老大想吃面,最后进了一家面店,套餐1500日元左右,已经算比较便宜的,套餐量很大,是一份米饭(有点像我们这里的菜饭),一份面条(像我们的方便面,面里有卤蛋,肥牛肉),不知道是米饭配面条,还是面条配米饭吃。给每桌配一大壶冰水,桌上还有泡菜,据妈妈和LD鉴定后认为很好吃,还每人送一瓶什么茶的饮料。店里的女服务生英文比我还差,但态度很好,走时他们都躬身相送。

吃完午饭后我们决定从铁路下面的地道穿回酒店,这样应该路近一点,地道很长,好像还担负着灾难避护所的功能。因为日本是靠左行驶,所以行人和我们的习惯相反,他们都靠左走,我们也得入乡随俗。

阪神百货

走回酒店LD和女儿都累了,他们决定回去睡个午觉,我和妈妈继续去旁边的百货商店转转。

日本的百货公司里人山人海,丝毫看不出经济衰退的端倪,而且东西奇贵,感觉所有的东西都比中国贵十倍。妈妈想要买个急救包,那种有哨子,水,绳子,手电筒,压缩饼干等等的急救包,据《读者》上有篇文章说日本街上到处都有的卖。

但是我们语言不通,在百货公司跟售货员描述了半天,那个日本的售货员非常认真,拿了本日英字典,又打了好几通电话,告诉我们在药品的柜台,谁知我们去了一看,我们想要的急救包,是个带着红十字的空木盒子,我们无语了。

回酒店向导游求救,导游说只有一个很远的地方才有的卖,让我们打车过去,大约4000日元/来回(折合人民币三百多元),真是疯了,光出租车费我在中国都能自己搭配好几套急救包了;而且导游还跟我们介绍她就随身携带一个净化水的装置——“水妙精”,可以净化水,可以除异味,后来她卖这个的时候我才领会到这是她的铺垫。

晚饭我们决定去吃“吉野家”的牛肉饭,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那个店很小,只有夫妻两个,夫唱妇随。中间一个小的操作台,四周一圈围着操作台的位子,按菜单点餐还算比较方便,LD还点了一瓶啤酒,发音好像和英语一样,反正用英语点啤酒他们能懂。

吃饭时看到很多单身的上班族匆匆进来,解决晚饭后又匆匆离开。店面小,但是两、三个位子前就有一台结账的机器,谁吃完老板就在位子前的机器结账,服务态度很好,那个女的负责准备食品,可能都是中央厨房已经加工过的,加加热即可,因为只有她一个人也能飞速完成,我觉得用来浇在牛肉饭上面的酱汁包设计得很合理,按图示单手折过来轻轻一挤就完成了,毫不费力,也不会出现揪不开或喷出来的现象,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人很注重细节,设计东西很细致,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特别是我用了他们酒店里的电熨斗,都是放在一个卡座上充电加热,即不会烫着人,熨斗使用起来还是无线的,非常方便,我睡着了忘记拔电源,它居然善解人意地自动关掉了。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太好用了,下次去一定要买一个回来用用。

吃完饭在街上走了走,看到很多的咖啡馆里都人满为患了。我们转了会儿就回酒店休息了。

第三天(10月4日)

今天我们要8点出发,所以吃完早饭就拖着行李到大堂集合,希尔顿的自助早餐还是很丰盛的,面包和小点心做得很合我的口味,我吃了好几个,女儿的胃口也很好,她说酸奶和肉肠好吃。

京都 清水寺

今天的计划是到京都——日本的历史文化名城,日本大部分的世界文化遗产都在京都。

我们的大巴要走高速,我发现日本的高速公路很窄,和洛杉矶那种随时能改成飞机跑道的超宽高速截然不同。但是日本高速上车不多,我们这次也没有发现什么堵车现象。

到达京都的第一站是去清水寺,我们要沿着清水坂这条小路走一段上坡,两边都是小店,很多人,看到最多的是日本的中学生,穿着各种校服,但基本上是深蓝色为主,细节上各有不同,据导游说校服占了学生选择学校的主要因素(她的女儿就是如此)。

现在正是日本学生游学的时候,所以我们在大阪城公园等旅游景点都能看到了很多学生,到了京都更是随处可见日本中学生。

我们进了寺之后随着游览的人群走,寺庙里都得脱鞋,地板上光可鉴人。我给女儿买了个交通平安御手信,希望她上学放学交通安全。

沿着游览路线一直走,就到了排队喝水的地方,据说喝了清水寺的水就能实现愿望,但是得排会儿队,正要排队时女儿要上厕所,我只好带她去洗手间。

妈妈和LD排队喝水,妈妈为了我和女儿也能喝上这个神奇的水,还买了个木质的杯子,带了杯水给我们,水质挺好,希望清水寺的水真的灵验。我只愿全家人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从清水寺出来就是在清水坂的小路上买东西了,我在宇治茶铺买了玄米茶,一包500日元,到了靠近停车场的店里同样包装的玄米茶居然变成一包600日元。我们还买了些各式各样的果子,回来吃后发现像糯米做的小团子,味道还可以。妈妈和芊芊买了手机挂坠等小玩意儿。

京都梅小路公园

回到车上后准备去吃中饭,我们的车沿着鸭川开了一段,一直开到一个梅小路公园,那里有个日式庭院餐厅,中午就在那里吃饭。

每个人的饭是一套定食,米饭被压成梅花的形状,还有生鱼片(日本的生鱼片都很厚,咬着很肥腴的感觉,不能细想,肥腴和肥腻很接近,吃多了就有点儿肥腻反胃,我真是有点对不起可怜的鱼了),天妇罗,腌梅渍小菜,粽叶包着的小果子,蛋羹,味增汤等等。令我奇怪的是日本不同城市的味增汤都如出一辙,口味一致,真是厉害。

这一顿日式庭院料理吃得我们很撑,每一样小食虽然少,但是种类很多,小碗,小碟,小盒很多,像导游说的,日本菜讲究色、香、味,家庭里的每一餐都至少要有“红黄绿白黑”这五种颜色,真是可怜那些做饭的人,这也从侧面说明日本的确需要全职的家庭主妇。

我觉得我们中国比外国优越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食品很便宜,另外我们的人工很便宜,不像在外国请不起钟点工。但是我们还是不太重视生活质量,因为我们这一代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过来的,艰苦朴素、节约的传统已经根深蒂固了。虽然住在价格堪比发达国家的大房子里,但是吃穿用之类的东西还是能凑合就凑合。

在街上看日本人的生活,感觉我们仅仅是维持活着的状态,而他们是在讲究的生活。这种感觉来源于清洁整齐的环境,穿着讲究的人群,化妆精致的面容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其实我们中国人民一直是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为什么现在我们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

那天看电视剧《蜗居》上有段对话是说一个日本妇女说我们中国人懒惰,海萍辩解说:“如果我们也是把整个亚洲地区掠夺一遍,不用赔款,我们也会这样富裕。”

但我觉得不能完全这样说:怪满人入关?怪清朝闭关锁国?怪日本侵略?怪内战不断?怪文化大革命?还是探春说的好:“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当然这也取决于客观环境,我们国家的人口太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发达国家那样生活,那整个地球的资源都不够用,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太多,满足还来源于内心,好的心态还是很重要的。

京都花见小路

从梅小路公园出来我们就要去花见小路,那里住着艺伎。据导游介绍这些艺伎非常辛苦,每天从早到晚要学大量的技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非常高雅,毫不低俗。艺伎也非常有职业素养,不会传闲话,也不争夺家产家业,是财界,政界要人的红颜知己。

是否像我看的日本连续剧《女帝》一样,不过我怎么感觉很矛盾。一方面艺伎很高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社会地位高;另一方面又说艺伎的孩子不能继承财产,也不被社会承认,女儿要继续从事艺伎的工作,儿子就做艺伎家中需要体力的工作。这两者截然不同的境况居然能兼而有之,很奇怪。

我们在花见小路里面转来转去,没有看见一个艺伎,可能是时间不对吧。到了祗园艺场,就返回了。感觉花见小路那里很干净,路过一个地方,刚好看到一个中年艺人在和他的粉丝们见面,他的粉丝都是中年妇女,从年轻时开始就是他的粉丝,现在还是很狂热地排着队。

导游还介绍说日本的女孩最喜欢嫁给和尚和相扑,因为和尚都拥有寺庙的所有权,而且不用交税,很有钱;相扑也非常有钱,社会地位高,并且寿命短。

对于日本,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很喜欢以前看过的日本电视连续剧《冷暖人生》,《东京爱情故事》,感觉和中国的很多人情世故是能共通的,并不像导游说的那样实际和可怕。

京都高台寺

接下来的行程是到高台寺去体验茶道,我们这次行程没有安排去金阁寺。其实我很想去金阁寺看看,但是导游说高台寺如何如何好,看《大阪、京都、神户玩全指南》上只是介绍高台寺有中文解说员。

高台寺的门口有一具很大的观音塑像,导游说丰臣秀吉的妻子后来在这个寺里出家了。寺庙外面也有一条小路,两边是颇具日本传统风俗的店铺。买些小玩意和吃的东西,还有那种类似国际青年旅社的小酒店。

路上有供游人乘坐的人力车,日本的人力车车轮非常大,拉车的人一身短打,身高腿长,好像是专为拉车挑选的。

也有那种像我们旅游景点可以化妆拍照的项目,我看到有人被化妆成艺伎的样子拍照,就赶快偷拍下了一张,这是假的艺伎,但是真的没有看到,其实对我们这种看看新鲜的人来讲,真的假的没有什么区别。

其实最后并没有让我们进高台寺,因为进高台寺还需要买门票,导游并没有这样的计划。导游只是带着我们在靠近高台寺的一个小院子里看日本茶道表演,有中文翻译。一个中年的日本妇女为我们表演冲抹茶粉,喝起来还挺好,微微苦涩,但是没有茶叶残留,茶多酚都能全部被吃掉了。我建议妈妈也把家里的茶叶磨成粉,这样可以尽可能多地吃到茶多酚?抹茶就是茶叶磨成粉吗?应该不完全是这样吧,因为抹茶颜色很绿。

三岛温泉

回到车上就开始休息了,一路上我们昏昏欲睡,大巴把我们带到一处叫“三岛温泉”的地方。那里靠着海,我们在傍晚时分到达,路过一些小村庄,即便是这样偏远的小村庄,路边也能看见很多的自动贩售机。路过的每个日本人家看起来都很富足。

我们住的温泉度假村叫“松鹤园”,从它的大堂能看到海,这里的环境还真是得天独厚,不但有海,还有山和温泉。据导游说日本地下像个高压锅,随便挖都能挖到温泉,不知是真是假。

到了我们的房间是那种日式的榻榻米,进门要脱鞋,房里有小炕桌,配有很多茶具,我们换上日式的浴袍(简易和服)就到餐厅准备吃晚饭了,晚饭是放在地下的,每人一个小桌子,上面有那种小火锅,里面的乌冬面很难吃,还有就是些大同小异的生鱼片,天妇罗,蛋羹,味增汤,米饭,小铁板烧,小酱菜,小糯米果子……真是很雷同,挺好吃,但是也架不住天天吃。

我那个已经被各种调料蒙蔽多年的胃开始怀念中国的菜了。真是那句话说的:胃最爱国了。

吃得肚子圆圆,我们踱回房间,惊奇地发现榻榻米上已经铺了好大的两床被褥。客厅变成了卧室,这真是一个很好的房间利用方法,只要一个房间,白天是客厅,晚上变成卧室,这样的话我就只要一室一厅就够了。白天是客厅和餐厅,晚上是卧室和书房。只需要一个大橱来放被褥。如果有机会我真想这样实践一下。

我们准备好之后就赶快去泡汤了,这个温泉是男女分浴的。我们进去后发现架子上放着许多大筐,一人一个,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放进去。里面四周一圈分别有站立和坐位的淋浴龙头,每人洗完澡后再进入中间的温泉池子泡浴。

浴室布置很像上海的那种大浴场,区别在于上海不是温泉水,另外日本温泉的沐浴液,洗发护发的用品有马油成份的,妈妈的发质较干,她说用了之后感觉不错。

温泉水很烫,但是咬牙泡进去坚持一会儿就习惯了,我们泡了一会儿又走到室外的温泉池子去泡,室外池比较小,晚上看不到什么景观,如果是白天应该能看见海,我们也入乡随俗地把毛巾顶在头顶,那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来泡温泉的日本人都是年纪很大的老太太。

泡好温泉后我们回到房间,我利用房间里茶具泡了茶,房间里的小茶桌上还配有两个小果子和两粒话梅,味道不错,我们喝了喝茶就在榻榻米上睡着了。(未完待续)


(空中庭园展望台)


(眺望大阪)


(京都清水寺)


(梅小路公园的日式庭院料理)


(高台寺旁化妆艺伎)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联系网站管理人员,经核实后会立即予以删除或更改。

Copyright © 2018-2022 日本旅游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9075145号日本旅游指南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