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30源自:日本旅游攻略作者:木星旅游阅读( )
日本归来给友人的信
2009-04-08
作者:fzpwm
MY友:你好!
最近,我们参团去了一趟日本本州,回来后看到你发来的希腊风光片,很美!那应该是我们今后要去的旅游地。
三四月间,正值樱花开放的日子,外孙有爷爷奶奶看着,我们便有了这次机会。六天的时间,来去占两天,实际游览只有四天,虽说是走马观花,却也对日本有了一些真切体验。
3月31日午后我们乘船至香港,搭国泰航空公司客机直飞大阪,抵达已是晚上。
第二天,游览大阪城公园,登日本三大城堡之一的“大阪城天守阁”,此城堡已有千年的历史,是日本古代著名大将军丰臣秀吉所建,在当时的军阀混战中,为守护大阪城起了关键作用,如今已成了大阪的象征。日本的火山多,天守阁的城墙和我们以后所见到的古城墙几乎都是用火山石建造的,很有特色。
之后去关西最大的商业街“道顿掘”和“心斋桥”,我们对购物兴趣不大,当然也是能力有限,就只是到处转转、看看。
午饭后,乘新干线去京都,过去对新干线很神秘,坐了才知道,其实跟国内的“和谐号”也差不多,速度还赶不上上海的“磁悬浮”。不过,新干线是为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所修建,比我们早了近40年。另外,日本人的礼貌谦让、遵守秩序,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人文气息很浓,我们去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清水寺”,这是一座建造在断崖上的千年古刹,寺庙的颜色很奇特,因无法准确描述,人们索性就叫它“日本红”了。寺外的二年坂、三年坂商店街上,小店铺一间挨着一间,各种制作精良的日本传统工艺品,饱人眼福,而许多可以品尝的小吃则饱人口福。
离开清水寺,我们又赶往风景秀丽的岚山。春天,这里樱花遍开,到了秋季,则是满山红叶。清澈的大堰川和古“渡月桥”,终年苍翠的松柏,从古代起就是人们的度假游览的胜地,而这里更吸引中国游客的,还有周恩来总理的“雨中岚山”诗碑。
岚山景区还有一道人文景致,那就是大学生拉黄包车。一个个活力十足的年轻人,利用假期在这里打工赚钱,他们身穿写有大大“岚”字的黑大褂,拉着游客在景区里四处奔跑。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日本青年的自立意识。
第三天的大部分时间在由大津经名古屋到东京的高速公路上,途中能不时地看到戴着雪帽的富士山。这座有“日本之象征”的富士山,从不同的角度望去,姿态各异,秀丽而静谧,引得团友们阵阵惊呼。
下午至箱根的大涌谷,这是一处火山遗址,山坡上到处白烟弥漫,温泉象开锅的沸水,空气里充满呛人的硫磺气味。用这里的温泉水煮鸡蛋,蛋壳会变成乌黑色,日本人称其“黑玉子”,五只一袋,游客都争相购买,其实味道与普通鸡蛋无异。
下山后,游览富有日本庭园建筑特色的“平和公园”,因内有日本唯一的一座舍利塔而著名。“平和”即“和平”,在日本到处可见祈祷和平的匾或钟。我们感觉,同中国人民一样,日本普通百姓也都是祈盼和平生活的。而且因为国民富裕、百姓生活安逸,他们更怕失去这一切,也理解了他们何以那么怕北朝鲜打导弹的心情(那几天正是北朝鲜准备发射导弹的时候)。
当晚,入住日式温泉旅馆,我们第一次体验了露天温泉。泡在40℃的热水中,仰头可望满天的繁星,(这样的星空在国内大城市已是多年未见了!)呼吸着山野的空气,吹拂着习习的凉风,仿佛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真是惬意极了!
第四天早晨上车后,导游建议稍改行程,舍弃登富士山五合目,而去富士山资料馆和忍野八海。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花很多时间上山,冷且不说,也看不到什么东西。大家一致响应,去了资料馆。这里果然不错,不仅影像资料齐全,还是拍摄富士山的最佳位置。团友们一顿狂拍之后,便驱车前往日本的一处乡村旅游点——忍野村。
忍野村里有八个水池,是富士山的融雪水下渗后,又以泉水涌出地面形成的,称为“忍野八海”。这里是日本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村子里有许多专为游客服务的土特产品店铺,从手工艺品到酱菜点心、从烤鱼烤肉到时鲜水果,十分齐全,价钱也不贵,许多东西还可随意品尝。我们最喜欢的是一种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做成的豆沙馅饼,当地人称作“草饼”。糯米面被艾草汁染成了绿色,在炭火上烤成焦黄,吃到嘴里甜软清香。后来听女儿说,贵州人也有吃这种艾草糯米饼的习俗,管它叫“清明粑”,清明前后,到处都有得卖。我们这才记起,去忍野八海的那天正是清明节头一天呢。没想到一块小小的草饼,竟也折射出中日间水乳交融的文化。卖货的店员多为女性,殷勤周到、笑容可掬,其中几位还会讲中国话,原来她们都是从山东等地嫁过来的。近年来, 随着中国游客的陡增,这些大陆新娘也有了用武之地。
吃完买完,我们又在周围走了走。村子里农民的住房大都是二层或三层的小楼,看上去像是国内的别墅。每家的小院也都布置得各具风格,很有些文化味儿,而且决不雷同。拍了一些照片回来,女儿女婿看后很惊讶,但我们觉得富裕程度还是赶不上西欧北欧的农民。离开忍野,在河口湖畔用过午餐后,我们一行向首都东京前行。
也许是期望值有些高,东京并不如我们原来想象得那样高楼林立,那样现代,想想原因也很简单,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建筑自然不能过高。
我们游览的第一站便是皇宫,即日本天皇的居住地。所谓“皇宫”,其实原是江户朝时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康的宫城——旧江户城的遗址。从外观看,根本无法同中国皇帝居住的宫殿(今故宫)相比,这大概就是日本人称之为“皇居”而非“皇宫”的原因吧。但说实在的,我们更喜欢这典雅朴素、被绿树环绕着的“皇居”,而非金碧辉煌的宫殿。皇居里边是进不去的,游客只能在护城河上的二重桥前拍照留念。皇居前的广场給我们的印象深刻,那不是传统意义的一块空地,而是大片长满了柏树的绿草坪,柔软的草地,苍劲的松柏,还不时点缀着几株樱花树,是人们散步、休息的好地方。不过在树荫下,也躺着不少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们并不向路人乞讨,只是带着自己的行李物品,默默地待在那里。在东京会有这么多流浪汉,是我们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离开皇居,穿过闹市区,来到码头。一路上,到处可见盛开的樱花,难怪樱花会成为日本的国花呢。在这里,我们乘坐宽体游轮,观赏东京湾风光。由于周围的高大建筑物少,其景色远不如维多利亚港壮观,但海面比较开阔,成群的海鸥追逐着游轮,从这里向东驶去,就是浩瀚的太平洋了。
下船后,我们去了丰田汽车展馆,展馆分两层,其面积之大,甚至可以在里面驾车行驶。各种款式的新车,参观者都可随意坐进去体验。我们不禁感慨,遍布全球的丰田汽车,原来就是这样走向世界的。
记得路上导游为了解闷,曾给我们讲过一个形容日本酒店小的笑话:进了房间,第一步就进了洗手间,第二步就上了床,第三步便从窗户跳出去了。这晚我们所宿的幕张酒店,就几乎小到了这般田地,甚至连放床头柜的地方都没有。据说东京人的住房一般都很狭小,想来也是,不能向空中发展,只能靠压缩平面了。
第五天,是日本游的最后一天。去过了类似中国庙会的浅草寺后,便是今天的重头戏——上野公园了。记得中学时读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开头就讲到“上野的樱花”,现在终于有机会看看了。这里除了一般公园都有的喷泉、草地、树木和花卉外,最独特的便是一条长约200米的“樱花大道”,路两边的樱花树一株挨着一株,樱花累累的树枝伸展开来,在路的中央几乎形成一个遮阴的花棚。仰头望去,满树都是怒放的花,没有叶;蓝天下一片粉红色,没有绿。一阵微风吹来,花瓣如雨落下,撒在游人的脸上、身上,随之树下便响起欢快的笑声。这样的“花势”,我们还是第一次领略。赏花季节,又逢假日(星期六),东京市民和东西方游客一起涌来,樱花树下的人流也如潮水一般。几乎人人都仰着脸,个个都带着笑,或赏花、或拍照摄像,真的是盛况空前!
在大道两旁的樱花树下,则另有一番风景:许多人在铺着塑料布的草地上饮酒聚餐,一群一伙,他们有的是公司员工,有的是学校学生,有的是退休老人家,大家尽情嬉笑、开怀畅饮,旁若无人。而当野餐结束,所有的东西都会收进路边的大型垃圾袋中,用餐的地方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们不禁感慨,如果是在国内,这样的聚餐后,不知会怎样狼藉呢!
公园里还有另一道风景线,那就是坐在指定地点的流浪汉。他们衣衫破旧,低头不语,规规矩矩地等待着慈善组织的施舍或救济。对于他们,此刻最需要的是填饱肚子的食物,而非绚丽的樱花美景。
午餐后,我们来到银座中央大街。过去老听说“银座”,但始终不很清楚,以为是个大型娱乐场所,现在知道了,其实就是一条大型购物街,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或上海的“南京路”。大概是周末吧,中央大街的路口,有一个写着大意是“步行者天堂”的牌子,这里果然是“天堂”,不仅没有车,马路中央还摆着一些圆桌和椅子,供走累的人休息。银座中央大街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大街,长约一公里多,与其垂直的有八条横街,分别称作一丁目、二丁目至八丁目。这里大小店铺林立,各类商品齐全,我们无心购物,只是随便走走看看。我们注意到,来银座的日本人,个个西装革履,穿戴讲究。很多人用婴儿车推着宠物狗,宠物狗的主人们还不时地停下来,相互欣赏和交流。年轻女孩子打扮时尚,穿着和服的大都是中年以上的妇女。
待团友们大包小包、兴致勃勃归来时,这次日本旅游也告结束了。五号一早,我们从成田机场搭机,经香港返回深圳。
看了这篇流水账,不知是否会激起你去日本旅游的兴趣?
附上几组照片。
祝好!
Z P
2009-04-08
(京都岚山拉黄包车的大学生)
(忍野八海的中国新娘)
(在神社祭拜“稻荷神”)
(上野公园樱花树下的聚餐)
(上野公园里等候救济的人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联系网站管理人员,经核实后会立即予以删除或更改。
Copyright © 2018-2022 日本旅游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9075145号日本旅游指南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